最近,臨期食品成了熱詞。
那么,什么是臨期食品?目前,我國對臨期食品的界定還沒有統(tǒng)一標準。業(yè)內普遍認可的臨期食品范疇為其保質期期滿之日前45天至1天不等。
火到什么程度呢?豆瓣有小組,知乎有回復,B站還有UP主專門開箱測評。不僅如此,國家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(jiān)測司還制作了科普短視頻《臨期食品,可以買嗎?》,向消費者介紹和解讀臨期食品安全知識,并提出合理化建議。
“忽如一夜春風來”,臨期食品的春天來了!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相比傳統(tǒng)超市20%左右的毛利,臨期食品超市毛利能做到50%以上。那么,臨期食品的貨源從哪里來呢?
1
貨源一:大型商超下架的產品
商超體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(guī)則,食品保質期過去三分之一,就無法進入商超流通,剩下的就會淪為臨期產品,成為各大食品折扣店貨架上的商品。一般從大潤發(fā)、世紀聯(lián)華、沃爾瑪、樂購等一些大賣場的供貨商都能拿貨。
那么,為什么供貨商會同意低價賣出貨品呢?
1.因為大賣場保質期超過2/3的商品就會下架,讓供應商承接回來;
2.某類貨品庫存太多,急于銷售出去;
3.包裝損壞,一般賣場都會對商品包裝有一定要求,要賣相好,不能有一些損壞。
賣場退回的貨品,供應商要迅速處理掉,才不會占用倉庫存貨空間,影響新商品入庫。此外,臨期貨品離保質期越近,就會越便宜,有些貨品甚至一個月的差價到5塊左右,如果商品過期,還要處理過期商品,這個階段,供貨商就愿意便宜售賣。
2
貨源二:電商平臺的退換貨
例如菜鳥倉庫,會有天貓退貨的貨品,沒有包裝、包裝破損、食品類保質期過了三分之一的情況,就不能再入庫了。
貨品從集貨倉運到商家本身的倉庫,又會產生運費,成本大大增加,有的時候供貨商就會把這些不能入庫的商品處理掉,對這類貨源感興趣的可以聯(lián)系菜鳥的退貨組,這種貨品價格低,價值又比較高。
3
貨源三:經銷商手里真正進入臨期的產品
對經銷商來講,當一個食品的保質期還剩三分之一時,超市等大型渠道就會拒收,更有嚴苛的超過二分之一就拒收了。這些被拒收的食品實際上已經進入“生命的倒計時”,日期好的一般能流轉到更低一級的店鋪,一旦逼近保質期,這些食品就只能被回收。
以往,回收的命運基本上就是被專業(yè)的回收企業(yè)進行再加工,做成飼料。而現(xiàn)在,這些食品可以進入臨期食品通道進行售賣,一些逼近保質期的食品則會以極低的價格銷售。
4
貨源四:海關貨源
這類貨品價格相比下來會比較便宜,并且日期還不錯,但新人一般不太適合,因為一種貨品就需要批量1000件以上,物流和倉促的費用就不是一筆小數(shù)目。
好了,這篇文章的內容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(chuàng)業(yè)感興趣,可以添加微信:80709525 備注: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引流學習;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,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(zhàn)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