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高密娘娘廟,在縣城東約二公里,位于高密長陵中段,明代建村,因有一娘娘廟而得名。
娘娘廟也稱薄后廟,相傳為紀念西漢文帝太后薄氏而建。娘娘廟的古廟、古井、古槐,自成三位一體,跨越數(shù)百載,歷經風雨洗禮。
娘娘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。楚漢爭霸時,即公元前202年,發(fā)生了著名的濰水之戰(zhàn)。韓信率軍途經高密長陵,正當青黃不接,大軍卻流行瘟疫,此疫只能用小麥花治療。
村里有一薄姓姑娘,不顧家人反對,割掉家里百畝剛齊穗揚花的麥苗,派人肩挑車推送至軍營。教將士用帶花的麥苗煮長陵水洗身,很快醫(yī)治好了將士的疫病。
韓信很動情地對薄氏姑娘許愿說:“如果漢王劉邦贏得天下,當稟明漢王,封姑娘為娘娘千歲,以報相救之恩。”
幾年后,劉邦果然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,大封從龍有功之臣,卻獨獨落下了高密的薄氏女。
后經韓信提醒,劉邦記起高密立不世大功的薄氏姑娘,派人到高密尋找,不幸薄命薄氏姑娘已因病香消玉殞多年了。劉邦遂下旨令,命在高密建起了廟宇,稱薄后廟,又叫娘娘廟,以作紀念。
據(jù)《地名志》載:娘娘廟,傳為祀漢文帝太后薄氏而建,位高密縣治東三里許,因薄后廟而名,薄后就是薄姑氏。
觀此廟下部分為拱券型跨路結構,上部分供著薄后金身,故車馬行人必從門下經過?!芭e子如過江之鯽,鴻廬唱聲者不勝枚舉”。僅明清兩代,金榜題名者就有128人之眾,卻唯獨沒出過一名狀元,故有詩曰:“世人皆從胯下走,從此不出狀元郎”。
如今的娘娘廟是近年從附近遷址重新修建的,與隔街的古井、古樹遙遙相對,呈斜三角形,古廟在西北,古樹、古井在一條線上,一左一右,間隔約50米。
娘娘廟有三間大殿,里面供奉著薄氏姑娘和玉皇大帝的塑像,旁邊還有一些漢朝的壁畫及佛祖的畫像,預示有求必應。
廟宇院子里有一個小亭子和一個小型關公廟,在廟的后面還有一個四五米高的漢白玉觀音菩薩雕像。
夕去朝來,在每年重大節(jié)日或每月的重要日子,廟里煙火鼎盛。許是借助了人間的煙火,此廟漸漸地有了靈性。誰家的孩子嚇著了,到廟里上上香,再到井里取水擺灑,祈禱一番,將剩余的水端回去喝了,受驚嚇的孩子竟會奇跡般地好了。直到現(xiàn)在,附近還有人這樣做。
娘娘廟正南跨街有一口甜水井,當?shù)厝朔Q為“古井”,是立村井。長陵中段高處,屬于高密地勢較高的位置。因此古井深至二三十米,地下水距地表很深。
據(jù)村老輩人講,古井并不是因為它的古老,而是因為它的水質甘甜而聞名遠近。用水壺燒水,壺內壁不生垢。在鍋里燒水,鍋里不生銹。
娘娘廟地處陵上,吃水困難,常要到很離村有六里之遙的一條小河去挑水吃。遇上干旱年月,就要在半夜時起來排隊搶水。古井一直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水源,在村人眼里,古井的實惠真切實在,甚至遠遠超出廟宇所帶給人們的福報。
如今的古井經過了修葺,一個小鐵門是入口,上面寫有“古井”兩字,鐵門對過護欄內側有“娘娘廟甜水井”標題大字,整體顯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井口呈八棱形,內壁是用青磚砌成,四壁已布滿青苔,井水很深,從水面到井口有4米多深。在古井周圍還有一個甜水井修葺記:“《易》云,改邑不改井,乃證先民穿地取水之肇遠矣。娘娘廟立村特早,井亦甚古。是井水質佳,口感甘甜,自古享譽一方。喝此井水非云去恙消災,卻可延年益壽。古井得延續(xù)不毀,足見娘娘廟民風之正。居委會重砌井口,安護欄,以更好保護之。故為記之。公元二00七年八月”。
古井帶有神奇色彩。傳說想不開的人,如若在絕望之中跳入井里,雖水深幾丈,但覓死之人總會慢慢浮出水面,井壁光滑并堅硬如鐵,井中之人終是安然無恙。井不食人,古井竟是一口有靈性的井。
又傳,每到仲秋月圓時節(jié),夜半沉靜,井里的水翻騰滾動,聲音轟隆。當覺輕之人被驚醒,輕聲交談井中之物時,轟隆隆之聲戛然而止,再仔細聽,除了風聲和蛙鳴,你要尋找的那聲音神奇般地消失了。
娘娘廟與井為伴,默契地澤被著這一方的子孫后代。干旱時節(jié),別的地方都鬧旱災,唯獨古井中有清水涼涼,甜如甘露,滋潤心田。
經古井往東約五十米,是立村古槐。古槐始植于明朝弘治年間,樹齡五百余年。樹高十米有余,枝下四米,胸徑近零點八米,冠服逾十五米。主干中空直立,基部南向表皮脫落,形成高約三米的豁口。樹形健美,體勢旺盛,嫩葉青翠,冠大蔭濃。佇立凝望,盡顯厚重古樸之意。
幾百年來,古槐見證了娘娘廟的風風雨雨,發(fā)展與變遷,護佑著一代又一代勤勞樸實的村民,劫劫長存,生生不息。
古槐不凡的形體,銘刻著神秘色彩。古人云:家有一老,勝似一寶。古槐飽經風霜憂患,親眼目睹了娘娘廟村的起起伏伏。
在古代,槐樹通常是宮廷官府里吉祥、富貴、尊優(yōu)的象征。在《周禮》中曾有“面三槐三公焉”,即栽三棵槐樹象征司馬、司空、司徒的品位。周朝廷還在左右各栽九棵槐樹,稱九棘,以分別大臣的品位,左九棘則象征孤卿大夫品位,群士在后;右九棘象征公侯伯子男的品位,群臣在后?!短宀菽痉健分姓J為,在二十八星宿中,槐為“虛星之精”,若于每年十月上巳日采子服,能去百病,長生通神。
“參天之木,必有其根;懷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”“要問祖先在何處,山西洪洞大槐樹。要問我家哪里住,大槐樹下老鴰窩?!被睒溥€是古代遷民懷祖的寄托,具有吉祥民俗和祥瑞象征等文化意義。
古槐是村人的精神寄托。村人都說,娘娘廟安居樂業(yè),家道殷實,源于“鎮(zhèn)村之寶”古槐的庇佑。
古槐是神樹,是村里的“風水樹”。古樹附近蓋新房子的特別多,都想離古槐近一點,沾點靈氣??拜浶g語中有一條說:“中門有槐,富貴三世;宅后有榆,百鬼不近?!?
槐象征著三公之位,舉仕有望,且“槐”、“魁”相近,期盼子孫后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。娘娘廟村出大學生特別多,更是遠近聞名的文明禮貌村。老百姓們稱古槐為“龜背神樹”,是“槐樹爺爺”,“槐樹奶奶”,樹枝上掛滿了紅燈籠,樹身用紅綢子裹著,香火旺盛一時。
古槐也有一個傳奇故事。解放前古槐基部南向表皮尚未脫落,形成一天然洞。相傳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有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員在此遭遇日寇追捕,靈機一動,跳入古槐樹洞藏身。日寇遍尋不見,悻悻而歸。至上世紀八十年代,樹洞還可窺其形跡,村內孩童多在此嬉戲。
“銀臺钖福垂千古,寶鼎呈祥達八方”。古廟、古井、古樹將繼續(xù)寄托著娘娘廟的慰藉,守護著娘娘廟的寧靜,傳承著娘娘廟的美麗傳說。
壹點號山東高密單立文
好了,這篇文章的內容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如果大家網(wǎng)絡推廣引流創(chuàng)業(yè)感興趣,可以添加微信:80709525 備注: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引流學習;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,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(zhàn)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!